對當時狀況的三個判別:方針驅動,高端需要被忽視,銷量占比≠真實競爭力
受方針利好影響,中國新動力轎車商場一片熾熱,各大車企紛繁上線新動力轎車制造項目,商場銷量也呈現(xiàn)了井噴式添加。計算顯現(xiàn),新動力轎車出售量 從2014年的8萬輛添加到2016年的48萬輛,速度反常驚人。
徐長明表明,從商場研討的視點來講,高速的添加驅動力主要是方針,而非商場真實需要的拉動。他以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額補助使新動力轎車的報價得以降低;各地新動力轎車在領取牌照和限行方面的優(yōu)惠,是大家采購新動力轎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政府在特定范疇里面的直接推進,比如在公務車更新更換中新動力轎車有比例請求。
讓人感到欣喜的是,在這一輪轎車商場份額爭奪戰(zhàn)中,被寄予厚望的本鄉(xiāng)自立新動力轎車非常出彩,在銷量上占有了絕對多數。2016年,在新動力轎車范疇,自立品牌的銷量占比高達99.5%,合資品牌僅占0.5%。
但是,徐長明以為:“銷量占比并不是真實競爭力的表現(xiàn),因為外資公司大多數還在張望或等待中,一旦時機成熟,很也許一簇而上。對咱們的自立品牌來說,面臨的也許是一個被群狼攻擊的局勢,所以,咱們有必要要有高枕無憂的心態(tài)”。
關于當時新動力轎車狀況的判別,徐長明還表明,現(xiàn)在新動力主銷車型絕大多數為低價位車,這并不意味著高端新動力車沒有需要。
新動力轎車商場:合資品牌或添加,雙積分方針讓自立品牌更“受傷”
徐長明以為,將來中國新動力轎車的商場格式會有變化,合資品牌比重會有較大的上升。這個結論,很快就有了方針支撐。
6月28日,國家開展變革委、商務部發(fā)布了《外商投資產業(yè)輔導目錄(2017年修訂)》,該文件明確規(guī)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樹立兩家及兩家以下出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商品的合資公司,如與中方合資伙伴聯(lián)合吞并國內別的轎車出產公司以及樹立出產純電動轎車整車商品的合資公司可不受兩家的束縛。
2017年6月1日,大眾轎車集團與安徽江淮轎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合資公司協(xié)議,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資公司以研發(fā)、出產和出售新動力轎車。群眾與江淮成功牽手后,將來或會在新動力轎車范疇呈現(xiàn)更多的合資品牌,中國新動力轎車商場的格式也將發(fā)作改動。
此外,關于雙積分方針,徐長明表明,奔跑、寶馬等奢華品牌車企因為資金雄厚,盈余水平較高,積分方針對其影響不大,反而自立品牌車企更有也許受到方針的束縛。因而,他以為新動力轎車的方針不能滯后,避免對公司開展形成沖擊。
徐長明還強調,新動力轎車的開展重心應當放在動力方面,即長遠目標是削減對石油這種傳統(tǒng)動力的依靠,要進步商品功能,不能將其作為自立品牌彎道超車的僅有途徑。
2018年行將施行的新動力轎車積分方針,對動力電池職業(yè)無疑是一大利好。但是,也許也沒那么簡略,只要那些在動力電池洗牌大潮中生存下來的公司才干分到這杯羹。